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大中小学爱国和国防教育共同思政课工作方案》要求,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10月16日下午,潍城区大中小学爱国和国防教育共同思政课教师备课活动在潍县战役纪念馆举行。活动由潍城区教体局党建科科长季庆云主持,潍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赵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海鸿,以及来自潍城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各学校的教师代表参加。

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实地参观研学,全体教师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集中参观了潍县战役纪念馆。展览以“把胜利红旗插在潍县城头”为主线,系统再现了那段烽火连天、英勇奋战的光辉历史。馆内丰富的实物陈列、生动的场景复原,以及“战士墙”上镌刻的参战将士与“将星闪耀”板块展示的英模事迹,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参观尾声,全体党员教师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用铿锵誓言传承革命先辈遗志,将参观研学的情感共鸣转化为深耕思政课堂的不懈动力,为后续爱国和国防教育思政课备课积累了兼具历史深度与教育温度的鲜活素材。

第二阶段为集体备课与说课展示环节。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学段的教师代表,围绕各学段教学内容展开深度交流与教学展示。其中,西园小学玄晓萌老师以《点亮家国梦——从身边到心边的红色启蒙》为题,通过国家标志认知、英雄事迹感知和家乡发展体验三个维度,引导小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萌发爱国情感。玉清中学李莹老师以《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题,紧扣九三阅兵的宏大场景,深入阐述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与成就,帮助初中生初步形成理性爱国、实干强国的价值观念。潍坊七中慈燕丽老师以《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为题,通过岳飞抗金、潍县团杀敌和黄文秀扶贫三个跨时代案例,搭建历史传承—时代创新—当代践行的逻辑框架,引导高中生强化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意识。我校石竹欣老师以《析爱国之理 敢挺膺担当》为题,围绕爱国主义“基因从何而来”“困惑为何产生”“内涵究竟是何”“要求如何践行”这一主线,以国庆研学实践中的所见所思为鲜活素材,帮助大学生筑牢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坚定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
紧接着,各学段教师围绕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就“如何避免教学内容同质化”“如何实现红色资源贯通式开发”“如何构建螺旋上升的育人逻辑”等核心议题形成多项关键共识。张海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破解“重复化”“碎片化”难题。一方面,要以“交流常态化”破解“重复化”,加强大中小学跨学段备课频率,特别是建立教师代表之间的常态化交流机制,让教学方案提前对接、案例素材互通有无,从而确保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互不重叠。另一方面,要以“资源一体化”破解“碎片化”,既要推动区域红色资源贯通式开发,更要激活学校的特色资源,为各学段提供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时代温度的思政教学资源。
此次活动,构建起了“实地研学—说课展示—研讨共识—总结部署”的完整闭环,有效推动了大中小学爱国和国防教育思政课的学段衔接与资源整合。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与潍城区各中小学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高校在理论阐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助力打造植根潍城实际、彰显红色底蕴的思政育人高地,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撰稿:来寿双;审核:张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