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铭记抗战历史 凝聚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开展集体备课

作者:来寿双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9-04 点击数:

为深刻铭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9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观看直播、集体备课、专题教学等环节,引导全体教师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切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观礼直播盛况:于历史盛典中感悟使命担当

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在博学楼A106集中观看阅兵直播,共同见证这一承载民族记忆、彰显国家力量的历史时刻。

直播过程中,全体教师端坐凝神,目光紧紧追随着屏幕中的每一个画面,时而认真记录总书记重要讲话要点,时而为受阅队伍的昂扬风貌自发鼓掌,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振聋发聩。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观礼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强烈的使命感召,必须把抗战历史作为鲜活教材,把抗战精神融入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自觉承担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强国伟业的时代责任。

共研集体备课:让阅兵活动成为思政活教材

直播结束后,学院随即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集体备课会,并邀请学生代表全程参与,构建“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备课新模式。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付文蓉老师在前期搭建的备课框架基础上,结合阅兵直播的鲜活素材,以“阅兵仪式背后的深意”为线索,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补充。随后,学生代表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思考:“‘能打胜仗’的底气从何而来?”“为什么要选在9月3日这一天举行阅兵仪式?”针对这些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方案,现场形成“历史溯源+现实解读+未来展望”的教学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海鸿进一步强调,这次阅兵活动是一本“行走的”爱国主义教材,这种由视觉冲击催生的情感共鸣,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必须充分把握机会,打造一系列学生能懂、能信、能践行的爱国主义“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感悟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

专题课堂教学:以时代强音铸牢理想信念

下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依托“纪念抗战胜利 坚定民族信念”专题,面向学生开展集中教学,系统解读九三阅兵的多重意义,将纪念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推向深入。

课堂上,教师们以“阅兵”为纽带,围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解读抗战胜利的深远意义;借助阅兵式中“战旗方队”所承载的功勋荣誉,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让伟大抗战精神可感可触;结合受阅装备的科技含量,阐明我国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整堂课氛围浓厚而热烈,学生们一致表示这堂课加深了对抗战胜利与阅兵意义的理解,坚定了传承抗战精神、担当时代使命的信念,未来会把这份感悟转化为学习与实践的动力,努力成长为能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力量的青年。

此次系列学习活动,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深情致敬,也是对思政教育使命的自觉践行。下一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挖抗战历史中的思政元素,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凭借生动的历史叙事、透彻的理论解读、深切的情感联结,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勤学笃行的实际行动,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撰稿:来寿双;审核:张海鸿)



下一条:学校成功举办第三期“科技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