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春聚力基层行 智绘振兴新图景——学校“红色智能制造 青春向党同行”团队赴沂蒙革命老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王闻珑 来源:智能制造系 发布时间:2025-07-13 点击数: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8日至11日,学校智能制造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走进沂蒙革命老区临朐县、沂源县,开展校地共建、红色研学、志愿服务、支教助学等系列活动。

校地协同筑平台 精准对接谋实效

校地双方通过座谈交流凝聚发展共识,以基地共建夯实合作基础。在临朐县石家河瑞庄村座谈会上,实践团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成果,重点阐述智能制造专业群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瑞庄村村委书记围绕村庄人口结构、特色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展开介绍,双方就社会实践、产业升级等内容深入探讨,并举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实践团队与沂源县苗庄村“两委”成员座谈的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详细介绍了村庄经济结构、美丽乡村建设及水文地质环境等内容,团队成员就“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特色农业发展”“如何利用新媒体拓宽农产品销路”等问题提出建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红色研学忆初心 精神传承励前行

团队通过走访中共临朐县委旧址、沂源县委党校党性教育第二课堂、沂源县革命烈士陵园、李振华事迹展馆、朱彦夫事迹展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历史熏陶中汲取奋进力量。团队成员在斑驳的史料与生动的讲解中,重温了革命时期临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推进根据地建设的光辉历程。通过观看第二课堂中丰富的图片、详实的资料,全体人员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接受党性教育并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列队肃立默哀、敬献鲜花,在革命英雄何万祥雕像前重温入团誓词。通过参观,了解到李振华老师60多年扎根沂蒙、教书育人、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深入学习了朱彦夫这位“中国当代保尔”带领乡亲治山改水、书写传奇人生的故事。

志愿服务暖民心 青春担当践使命

团队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助力改善民生与环境。成员们对瑞庄村河道及周边区域开展垃圾清理志愿服务,分工协作清理塑料袋、枯枝落叶等杂物,让河道沿岸环境焕然一新。团队与沂源县康源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手持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手册,挨家挨户开展宣传,用“家常话”讲解垃圾分类标准与操作方法,同步开展环保意识问卷调查,为社区优化环保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并结合短视频、案例分析,向城东社区儿童讲解生活垃圾危害、分类流程及可持续发展前景。期间,团队还走访慰问了部分生活困难老党员,传递温暖与关怀。

支教助学润童心 教育赋能助成长

聚焦乡村学前教育,团队在临朐县锦绣幼儿园开展多维度支教活动。推广普通话教育中,成员们以生动形象的授课引导孩子们精准发音、流畅表达,手把手指导握笔、运笔,帮助他们规范书写,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安全教育环节,成员们将防溺水要点、食品安全常识融入授课,结合“安全闯关”“危险识别赛”等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氛围中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环保教育中,成员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传递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等理念,引导孩子们用塑料瓶、纸盒等废旧物品制作精美的小手工,既锻炼动手能力,又让他们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树立环保观念。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智能制造系深化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通过以青春之力服务基层,在红色教育中铸魂,在支教服务中暖心,在环保实践中聚力,在校地协同中赋能,不仅架起了高校与基层的沟通桥梁,更让青年学子在扎根基层中增长才干、砥砺品格。下步,智能制造系将持续拓展社会实践覆盖面,推进实践活动常态化、项目化、体系化发展,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中锤炼思想、体悟成长,用行动彰显使命担当,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撰稿:王闻珑;审核:陈守学)

上一条: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逐梦微光”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青春赋能绿色发展 实践践行挺膺担当——学校绿色动力志愿服务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