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残健共融,增强青年社会责任感,7月4日至12日,国际教育系“惟爱微光,共暖明天”志愿服务队赴潍坊市潍城区开展关爱心智障碍残疾儿童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从“心灵陪伴·搭建温暖桥梁”“文化体验·拓宽成长视野”“健康助力·守护身心成长”“技能培育·点亮自立之光”四个维度精准发力,用青春力量为残障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心灵陪伴·搭建温暖桥梁
在“心手相牵,温暖同行”活动里,志愿者与残障儿童之间满载希望的帮扶纽带悄然织就,共同开启心灵成长旅程。借助“信箱启愿,心灵向光”“艺启童梦,彩绽情花”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互动活动,志愿者俯身倾听残障儿童心底的声音,耐心引导他们描摹成长的轮廓,协助他们绘就成长蓝图。在一次次饱含真挚的交流中,志愿者渐渐化身为残障儿童眼中可信赖的“知心哥哥姐姐”,用暖心陪伴驱散孤单的阴霾,让丝丝关爱浸润心田。
文化体验·拓宽成长视野
“文韵交融,视界焕新”系列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在“国风雅韵课堂”上,残障儿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认读汉字,练习书法,在墨香与韵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披甲执宝,沉浸西游”活动通过生动的角色扮演与趣味场景互动,让残障儿童沉浸式融入西游故事世界,领会名著经典的文化之韵;“非遗相伴,葫绘童心”活动中,志愿者向残障儿童介绍葫芦制作这一非遗技艺,带领他们针刻、烙画、彩绘等制作手法,感受非遗之美在笔尖的流转与传承;“鼓响童心,节奏共鸣”活动则让残障儿童沉浸在非洲手鼓的独特韵律中,在鼓点的共鸣中拓宽认知边界,点燃对音乐的好奇。
健康助力·守护身心成长
“强体润心,童行无碍”行动持续发力,对残障儿童的健康关怀从未间断。“伴残童影,筑安育绿”“严控食安,守护健康”“健康防护,知识护航”等活动聚焦残障儿童身心健康,志愿者以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方式,为残障儿童讲解卫生常识与疾病预防知识。从日常洗手、刷牙的正确方法,到常见疾病的预防要点,志愿者都耐心细致地讲解,让残障儿童对自身安全和健康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强的预防能力,健康理念如种子般在他们的心中扎根生长。
技能培育·点亮自立之光
“巧手成章,自立启航”生活技能培育系列活动,让残障儿童在实践中收获颇丰。在“衣物浣洗,自理提升”活动里,志愿者耐心指导残障儿童分辨不同布料材质,详细传授衣物浣洗技巧,帮他们掌握基础生活技能;“巧手裹粽,糯香传情”和“暖心饺香,巧艺传情”活动中,残障儿童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包粽子、包饺子,深入体验传统节日文化;“多彩扭棒,点亮梦想”和“青心串珠,益起手作”活动中,志愿者帮助残障儿童运用扭棒、彩珠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创意作品,在动手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既激发了创造力与动手能力,也强化了独立自主的意识,点亮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惟爱微光,共暖明天”志愿服务队始终秉持赤诚之心,以饱满热情积极投身于关爱残障儿童的公益事业,生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国际教育系将持续推进关爱残障儿童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开展,积极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奉献中体悟成长的价值,让这份凝聚着善意的爱与温暖不断传递,共同描绘出残健携手、交融共荣的美好画卷。
(撰稿:郝一琳;审核:徐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