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春足迹印乡野 专业赋能助振兴——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作者:谭勇 来源:团委 发布时间:2025-08-19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与青年工作的战略部署,2025年,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统筹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校级重点团队278支,其中申报省市重点团队19支,全校3000余名师生深入基层,分赴潍坊、临沂、青岛、德州等9地市30余县区,以“强化思想引领、深化专业赋能、服务地方发展”为核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扎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建立校地实践基地15个,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在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产业帮扶、志愿服务、校地共建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被中青网、大众网、闪电新闻等媒体报道150余次。

一、追寻红色足迹,感悟伟大变革

团队深入革命老区,在红色遗址开展沉浸式思政教育。“红色智能制造青春向党同行”团队走进沂蒙革命老区,走访临朐县委旧址、沂源革命烈士陵园,在何万祥雕像前庄严宣誓,聆听朱彦夫带领乡亲治山改水的感人事迹;“红色班墨匠心”团队于德州临邑县革命烈士陵园凝视历史遗存,感悟革命精神,并将红色元素融入理合务镇广场墙面设计,打造可视化教育阵地。青年学子在20余处教育基地的探访中,深刻体悟红色血脉的传承力量。

二、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在创新实践中焕发新生机。“红色逐梦”团队在潍坊十笏园创新融合科技与非遗,身着传统服饰展示刺绣技艺,指导儿童创作“戳戳画”,运用AI技术生成设计图,激发青少年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同心童梦知行合一”团队于昌邑饮马镇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指导儿童体验剪纸技法,并以“风筝里的家乡”为主题描绘乡土风貌,让文化基因在少年心中扎根。两支团队累计开展非遗传承活动30场,惠及青少年1200余人。

三、践行青春担当,赋能乡村振兴

专业智慧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知行精为”团队在胶州洋河镇探索“艾草全产业链”模式,通过助农直播实现单场点赞破万,系统总结“文旅+新媒体”营销经验;“红色班墨匠心”团队构建“校地联动+直播助农”体系,深入临邑县黄花菜种植基地调研生产全流程,以专业直播技能助力农产品打开全国销路;“推普察情,语你同行”团队在济宁喻屯镇开展语言能力提升活动,破除产业沟通壁垒,并实地考察电商直播基地,为农产品流通注入新活力。

四、弘扬志愿精神,助力七彩假期

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彰显青春温度。“惟爱微光,共暖明天”团队为潍坊120余名心智障碍儿童开设传统文化体验课,通过书法启蒙、西游角色扮演及葫芦烙画制作,拓宽文化认知视野;“红烛星火”团队创新设计幼儿成长课程,在潍城区幼儿园开设“情绪涂鸦”工坊引导情感表达,原创牙刷童谣寓教于乐传授健康知识,篮球互动课通过角色互换激发儿童自信力。

五、校地融合联动,服务地方发展

实践基地成为深化合作的坚实支点。“红色智享”团队联合临朐县多部门共建龙泉社区实践基地,依托平台开展“小小解说员”培训、非遗风筝制作等特色活动;“逐梦微光”团队在弥河镇桐峪沟村建立服务基地,深入调研银瓜种植与花卉电商技术,赴供水企业探讨智能节水方案,推动产学研深度协同。

六、科技生态并举,绘就绿色画卷

绿色技术与生态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绿色动力”团队赴青岛毛公山开展生态研学,在动植物协会参与物种记录与植被养护,系统学习环保知识;深入奥翔航空掌握无人机技术,在社区演示环保监测应用,推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红色智能制造青春向党同行”团队同步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在沂源县清理河道垃圾,入户普及分类知识,用实际行动守护乡村生态环境。

从烽火岁月的红色印记,到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从匠心独运的非遗传承,到活力迸发的产业图景,全校团员青年在田野乡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于服务奉献中锤炼过硬本领。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内涵,推动校地合作向产业孵化、人才共育纵深发展,引导团员青年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征程中,贡献磅礴青春力量。





(撰稿:谭勇;审核:王帅)

上一条: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 8135名毕业生携梦向未来

下一条:2025年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活动在我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