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首席技师汤海威受邀来我校作专题报告。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徐晓雁主持报告会,并为汤海威颁发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思政课教师”聘书。现场气氛热烈,来自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智能制造系的4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智聚力・深耕细研”集体教研。汤海威大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共同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成就出彩人生”等专题开展集体备课研讨,他介绍了潍柴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进行超前布局,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同时讲述了个人在其中所做的努力。思政课教师就潍柴的诚信文化、创新理念如何巧妙融入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点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迸发出新的教学思路。

紧接着进行第二阶段:“匠心传承・技能报国”专题宣讲。汤海威大师以“个人成长和创新实践交流”为题,从“创新平台、团队及个人成长、创新历程”三方面,将自身拼搏路上的汗水与荣耀、追求卓越时的坚守与执着,全方位、多层次地与师生进行分享。毕业后的他扎根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勤恳工作。作为带头人,带领团队攻克发动机高温运动件动态测试这一全球行业难题。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产业工人用匠心丈量中国制造精度,用创新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使命与担当。交流中,汤海威大师指出“好奇心”利于捕捉细节、挖掘创新可能,并勉励青年学子发展兴趣爱好。在场师生对汤海威大师在实践中主动磨砺自身专业技能,珍惜每一个在实践中学习与提升的机会表示由衷钦佩。

随后,开展了“德技并修・知行合一”双师同堂活动。专题报告结束后汤海威大师走进思政课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可老师共同为学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五章第二讲“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开放”。张可老师以《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为切入点,从理论层面深入解读了改革开放进程中,党和国家在思想解放、政策推进层面所展现出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果敢与智慧。汤海威大师承接“创新实践”主题,分享潍柴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到自主研发核心科技实现弯道超车的艰辛历程。“双师”前后交替讲授,有呼有应,默契联动。同学们也围绕“如何平衡车身轻量化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等问题与汤海威大师进行深入交流。同学们一致表示,此次交流让原本在专业学习中迷雾重重的自己豁然开朗。思政教师亦深受触动,决心学习汤海威大师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精神,提升业务能力。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努力为广大师生与行业精英搭建面对面交流的桥梁,助力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蓄青年力量。
(撰稿:李晓菲;审核:张海鸿)